第二十五章四十不嫁

李贤拼命绷紧脸,抑制兴奋之情,偷眼瞧御**的父亲。天皇陛下脸色惊愕迷惑,瞪视丹墀下拜伏的太子和二个年轻女子,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想必帘后的母亲也一样。

“什么遗珠骨肉?”父亲问。大哥便从袖中取出一纸书状,呈给通事舍人。李贤知道这一纸转呈天子过目阅览后,还会再取回交给起居舍人抄录存档,也就是说,能让宰相官员都看到。

除非天皇天后强行命令直接销毁它。

但那也不怕。父亲快速看过奏状,沉下脸来,回手递给侍人,命转送给帐内的天后去看。这时天后先问了一声:

“这两位是谁?”

“禀天后,此乃天皇的长女与次女,臣弘的两位阿姊。”太子声音稳定清楚,“这是臣长姊义阳郡公主,生于贞观二十一年,这是臣次姊宣城郡公主,生于贞观二十三年,生母均为萧氏,均于永徽二年初封。二姊没于掖庭,迄今未嫁,幸由臣检视发现,如今还归父母膝下,此乃我皇家血脉大幸。臣弘为二圣贺!天皇万岁万万岁!”

说完,他也不管别人,起身拜舞。这“万岁”声一起,殿中大臣谁敢端坐不动,连忙也跟着起身舞蹈再拜。廊下太常乐人一见情形,不明就里,也钟磬悠扬地奏起雅乐来,一时含元殿内花团锦簇喜庆热闹。

李贤随众拜舞,肚内忍笑,与大哥目光一对,各自移开去,佯作无事。

昨天晚上,他自己也被这两位突然冒出来的阿姐吓了一大跳。

储君的车驾仪仗队伍昨日傍晚到达洛阳城外的临都驿,停歇整顿,准备今早入朝。李贤微服去探望大哥,按他书信中所说,带去了妻子房妃准备的两套钿钗翟衣。太子便让自己队伍中的这两位女子出来相见,告知李贤她们的身份,以及发现经过。

三两年前,李贤好奇心切,曾换上奴仆衣衫偷溜进嘉猷门,进入押塞有罪籍妇、低下宫人的“掖庭宫”。他还记得那里天幕被又长又窄的高墙走道分隔得支离破碎,令人一见就觉得压抑无法喘息。没有山水花草,树木也极少见,隔很远才能见到一株老树的高细枝梢探出高墙,没精打采飘下落叶。狭窄坑洼的土道两边,开有一道道小门,门后是低矮房屋和极小的天井,拥挤着众多蓬头垢面的妇人。那地方很象一座露天大监牢,只是没有栅栏铁窗。偶尔能见到的行人,都匆匆而过面如死灰。

因为要寻找上官婉儿之母郑氏的下落,太子命人仔细搜查掖庭籍录,却不经意在那里发现了两位异母姐姐。

御**的天皇沉默一阵,向伏在阶下的两个女儿招了招手。

二女开始还不敢动,李弘起身,一手拖了一个,径直上阶双手一推。两位幽禁半生的大龄公主扑到父亲膝下,放声大哭。

帘后传出天后冰冷的声音:“天皇处置家务,诸臣工且散朝。”

大哥眼神一扫,李贤会意,忙出班奏道:

“天子无私,家务即是国务。多年以来,殿中三品及宰相内臣,均于我皇室家务有所献益,随时谏诤,亦可防避圣德失亏。臣贤斗胆上启天后,何妨留宰相及三品达官共议,以示天下至公无私?”

垂帘之后的天后武氏和丹墀之下的李贤,母子俩针锋相对争论几句,皇帝做出决断,示意三品以下常参官退出,独留几位宰相及起舍郎等内臣,其实是听从了次子的意见。这是个好开端。

关于当今皇帝的后宫儿女,在场人大多是清楚的。天皇八子,前四子忠、孝、上金、素节,均非天后所出,如今各因缘故死流贬外,宫中朝中的默契是假装他们不存在。后四子及幼女太平公主同母,多少年来,大家也都习惯只看着这几兄妹承欢帝后膝下。

怎么突然之间,又冒出了两位二十多岁的年长公主?

宰相之中资望最高的中书令郝处俊率先举笏奏请,询问详情。天皇简单回道:“此二女乃萧氏所生……唉,朕躬不慈,无可推托……太子,你说说是怎么回事吧……”

皇帝语气萧索,虽然没矢口拒绝两个女儿认父,明显是不高兴的。这反应也在李贤的预料之内。两个姐姐的哭声低落下去以后,太子开始讲述准备好的说辞。

实情其实很简单。贞观末永徽初,今上李治最宠爱的后宫本为萧氏,萧氏先后为他生了长女下玉、四子素节和次女,后进封为淑妃。

天子元配王皇后始终不得宠,与萧淑妃争谮毁短,某日偶尔得知皇帝对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一个先帝才人武氏颇有垂怜意,就听信人言,将武氏接回宫中,密令她蓄发还俗,侍奉皇帝,以分萧淑妃之专宠。

之后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武氏后来居上,将王皇后萧淑妃全族屠灭,儿子们尽数踢出京城。至于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因没什么威胁,武氏也懒得用心,有司便在她们生母萧氏获罪受死时,“顺手”把两个公主关进掖庭宫,从此遗忘。

这种处置,既不至于惹怒可怕的武后,也为后续处理留下了回旋地步,正是内省侍官们深谙世事的表现。两位公主就在掖庭沐恩院里幽居近二十年,倒也没吃太多苦头,衣食起居不缺,只是几乎见不到外人,仪态举止畏缩呆滞、胆怯村俗,和李贤兄妹的大方轩昂差距极明显。

对此,李贤也是失望的。他和大哥弘都曾指望面对面教两个姐姐一些话,让她们当众控诉,以为自己兄弟助力。但大哥教了好些天,二女还是颠三倒四语不成篇,说话时眼睛都不敢看人,一提“武皇后”或者“天后”就吓得想哭。最后他们兄弟俩都觉得还是放弃吧,这样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昨晚在临都驿,太子还让李贤看了一遍他要就此事上奏的文状。骈俪用典词藻章句,东宫自有学士妙笔生花,不用李贤操心。李贤修改的其实只有一句话,把“岂以花信待字,摽梅无期”改成了“岂以年近卅尚幽于闺庭”。

他一收笔,太子先笑出来:“哪有三十岁?太夸大了。”李贤一本正经地回答:“大阿姐不是下个月就满二十五岁吗?那说个‘年近三十’也能通啊——其实我觉得还能再来一竖,写个年近卌。要是有人较真,就说手抖,不小心多点了一点哈哈。”

“别瞎闹,阿耶圣寿也才四十多……”太子说着,又笑一回,命人按改好的文句抄录一遍,就是他今日带上含元殿的奏状了。李贤则把底稿带回家,给了他手下的几个文人门客,暗示他们可在朝野官场中传播。

含元殿上,太子用修饰润色过的语句,委婉暗示,在“王氏、萧氏谋大逆”一案之后,内侍省依照惯例处置“叛贼遗孑”,拘押了萧氏的两个亲生小女。当时天子痛心前眷冥顽,感伤成疾,未曾特别留意后宫诸务。又以天降坤德,贤后在内,自然以为庭掖都排置妥当,此后亦未细查细究。

然而父女恩深,纲嗣天维,两位公主既投生大内,异征难掩。恰好是于义阳公主生辰当日,太子巡视宫禁,见掖庭一角有青白气冲天而起,亲往探查,姐弟得以相见,骨肉重获团聚。当日,大内海池边灵芝聚生、白鹤群舞、瑞兆齐出,可不正是二圣恩德如天,才能现如许盛世华章?

李贤一边听大哥一本正经的奏诉,肚内一边暗暗好笑。相距遥远,又有珠帘遮挡,他当然看不到母亲的脸色,不过猜也能猜得七七八八。

果然,等太子的陈奏告一段落,父亲先开口:

“唉……虽如此说,遗忘亲生骨肉十数年,毕竟是朕之过……众卿若有谏奏,朕虚已恭听。”

中书令郝处俊举笏一礼,先逊谢两句“天子勇于承误谢过,乃社稷苍生福份”,接着话锋一转:

“二位公主生母虽罪无可恕,然子息继父之宗姓,不该重坐母罪。况萧氏虽伏法,朝廷并无诏敕降罪其子女,其子素节亦封王之官。二位公主深居宫中,如无甚非礼乱法举动,其封邑汤沐该依祖宗法度封赐,及笄择人遣嫁,陪送合制——王主嫁娶乃内宫大赍、皇后主司,圣上疏漏过去,倒是可以祈天谅解。”

然而皇后也忘了这事,或者故意囚禁两个非亲生女儿不令出嫁,就没法谅解了。

皇后也罢,天后也好,本职就是“后宫之主”,该当督使妃嫔女官皇子公主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男大不婚,女大不嫁,说轻了是皇后本职有失,说重了阴阳失调上违天和,说不定雨涝旱灾都与此相关——郝处俊拣选着佶屈聱牙的字句,婉转说完了这些意思。也难为他,毕竟这也算当着二圣“犯颜直谏”了。

其实他还没全奏完,绞尽脑汁思忖结语时,天后的冷笑声已经从珠帘后传出来:

“郝中书,我替你省省虚词吧。卿之本心不就是想说,二位公主逾时不嫁,全是我这后娘的责任?”

“呃。”郝处俊倒是临危不乱,“除天后疏于宫务外,掖庭局数年不奏公主及龄论婚、内侍省不曾及时检理、宗正寺属籍玉牒是否齐全整肃,均在问责之列。”

这算是给天后个台阶下。皇帝遗弃自己女儿,可以由皇后来担责任;皇后日理万机无暇宫务,内侍省和宗正省少不得要出来替她分责。天皇也道:

“天后不同于别家皇后,自朕久病沉疴,多年以来,天后为朕参赞国政,日夜操劳,百密一疏,可以谅解得,不必苛责。太子为母补正疏漏,也是尽孝的应有之义。”

他这是在调和妻儿之间剑拔弩张的争斗,武后却不怎么领情,在帘后又问:

“郝中书所言,诸公都赞同么?还有没有人要上奏补充?”

李贤看到刘祎之、范履冰两位皇后亲信“北门学士”口唇微动,似欲说什么——八成是替天后分辩叫屈的话——犹豫之间,终于还是忍回去。

皇室家务不同于一般政事,其间曲折宛转翻来覆去太多,外人参与进来,绝大多数都没好下场。在场的三品重臣全都经历过今上登基后的风波激**,能存活至今不倒,也都深明其内理。

毕竟这等后妃交谮、儿女婚嫁都不是正经国政,大臣无论怎么卖力,也落不了好名声。前宰相英国公李勣那句名言最能代表这些栋梁之臣的心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好吧,既然诸公说完了,我来说说。”天后语气镇定,李贤便心头一紧。

“两位公主在宫中居住多年,到了婚龄,未有人奏报。我主后宫,也没及时想起这事来,是我的责任,我自会上表向天皇、向天下臣民谢罪。古话是怎么说来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句是什么,雍王?”

突然被母亲点名,李贤一怔答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回天后,此句出《左传》。”

“还是你们男人从小读书识字的,道理懂得多啊。”武皇后冷冷赞许,“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那早一点改过,善行就早一天作数,是不是呢?”

“是。”

“两位公主大龄不嫁,是我之过。我要改过,就得早一点办妥她们的婚事呗。”天后轻声一笑,“来人,把如今正在殿外站岗上值的卫士,都传进来!”

李贤觉得有些心慌,抬头看一看大哥,又望向跪在父亲身边的两个姐姐。二女早收泪挤作一团,紧靠御床伏趴着,偷偷向丹墀下张望。这尊容只好用“贼眉鼠眼”来形容……李贤一见就丧气。

天后传下令去,不多时,殿下黑压压跪了一地当值禁卫,还有人陆续进来。武皇后故意等人挤得多些,才又命:“四十岁以上的、已有妻室的卫士,都退出去,也不必传进来了。”

这一下,李贤猜到母亲的用意,头皮一紧,亢声向御**的父亲说道:

“陛下,为二位公主选聘婚家,岂可如此匆忙!天皇登基以来,尚无嫁女盛事,陛下也从未作过阿家翁。此第一次、第二次公主出嫁,当于高门华族妙择驸马人选,能得两位家势雄厚人物出众的乘龙快婿,于我朝廷也是绝大助力。如此顷刻之间便要发嫁两位阿姐,未免儿戏……”

“儿戏?”天后质问,“方才不是你亲口说的么?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要早些改过,你雍王倒不让了?两位公主至今不嫁,你们都说太晚了,那拖到明日、后日再出嫁,不是更晚?你们说话,还有准儿没有呢?”

李贤语塞,只得眼看着入殿晋见的四十岁以下无妻卫士集合,约有十来人——能在君臣内朝时站在殿外值岗的卫士,普遍级别较高、年龄较大,二十五岁以下的毛头小子几乎没有。李贤惦量,这十几个无妻卫士,只怕全是已婚丧偶的,或者家中都有侍妾有儿女,虚正室位待高门女。

他和大哥昨晚商量过两个姐姐的婚事,都觉得二公主幽居太久,恐怕不容易适应人间生活,最好选择人品敦厚的文学之士,能容忍体谅她们——当然,姐夫们此后能作东宫臂膀更好。此时被临时召入的十来个武夫,他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忍不住又向父亲奏:

“陛下,皇祖曾有圣训,我大唐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方今太平盛世,文臣立朝,为二姊选婿,也应着眼高门进士较佳……”

“咳!”御**的皇帝终于开口,先咳出一口痰,“阿允,你们说了半天,发嫁公主是天后的职责……那你又在其中比手划脚什么……”

一句话堵得李贤半天回不上嘴。他母亲在帘后冷笑:

“还有,你一口一个‘高门进士’,一口一个‘人物出众’,意思是当代英豪全都在五姓七家那些旧族门第、文人学士当中?天皇御殿三卫,也全部出身门荫品子,其中竟无人能配得上你二位阿姐?”

这话说得更刁钻狠毒过头了。李贤白着脸望一眼站在阶下的十几位年长禁卫,果见他们胡子拉碴的脸上大多现出不满。还不止他们,皇帝皇后要当殿选婿,方才这消息广传出去,得闻者谁不想来看热闹,仁寿殿外隐约可见不少借故张望逡巡的身影。

将来,无论李贤兄弟想做什么,哪里能够得罪这些禁军军官老卫士?

他犹豫着不知该说什么来补救补救,却见大哥向他轻轻摇头,示意不要再争。一声令下,十余位无妻卫士上殿来行礼起身,排头站好。

天后向丈夫请示“请天皇自择娇婿”,皇帝笑说“不必客气,你做母亲的先选”,天后便隔帘随口一说“右首个子最高那个吧”——那人在李贤看来很象已经超过四十岁了,自报的年资实在可疑——姓名为“权毅”,天水略阳人。

然后皇帝又替次女宣城公主也挑了个女婿,他倒还有心,选的是十余人里看面相最年轻的一个,名王勖,祖父做过右监门将军的。两位卫士都是将门之后,被指婚为驸马都尉,升官发财外放也指日可待,自都谢恩不迭。

刘祎之和范履冰两位北门学士带头,殿上众臣依次向二圣恭贺骨肉团圆、公主出降。太常乐队又奏起喜庆欢快乐曲,钟磬齐鸣当中,李贤无可奈何,只得归班同众拜舞。两个“年近四十不嫁”的姐姐,就此定婚。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